文化创意产业园如何破局?

过去10余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但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样凸显,如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缺乏互动竞争性的单一产业园区模式发展遇到瓶颈,产业集群协同效应迟迟难以形成等,问题不一而足。要适应未来国家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可从以下七大战略着手。

创意产权资本化

 

根据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普遍经验,入驻园区的文化创意企业,除了少数知名品牌之外,大多为小而精的文化企业,它们代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业态模式,具有蓬勃的发展活力及较大发展空间。但入驻园区的初期阶段对他们而言也是非常危险的时期,因为市场尚不稳定,债权市场的金融支撑功能尚不能完全获得,企业脆弱的财务管理体系面临考验。这时,就需要建立作为企业核心经营资源的创意知识产权的资本化体系,建立应对市场经营风险考验的,包括现金、经营性速动资产及可变现的知识产权资产等在内的多级财务储备体系,保证核心文化创意资产在产权与资本之间转换通道的流畅性。

 

无论对于企业及时得到债权市场及资本市场的支持,还是帮助企业更好吸引与获取面向未来的经营性资产,创意产权的资本化都有其深远意义。创意产权的资本化,本质上首先是文化创意的产权化,这使其可被界定;其次是产权的定价化,从而以价值形态存在,这使得其可被评估;最后,这种价值在资本市场上能得到流动性支撑,使其可以流通。界定、估值与流通,这是一个完整的创意产权资本化循环,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迈向长远发展,其支持体系必须夯实的第一步。

产业链条集群化

 

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是否足够优化,足以保证其分布式创新战略的实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大力推动产业链条的集群化,这也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国际先进园区的主要差距所在。一般而言,国家的战略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上下游的产业联动,在于其集群化的产业资源配置及效能协同。如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由老旧传统工业园区改造而来的鲁尔文化产业园区,就是通过大力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化体系,推出被称为“工业文化之路”的旅游线路。该线路连接了区内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形成一个鲜明、清晰的文化产业链条,在每个链条背后又集聚起大量同质、协作互通的产业资源,最终形成巨大的文化产业集群,托起了整个园区产业战略的实施,并显著拓展了内外市场。

 

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言,文化产业链条的集群化,以及通过打造产业链条进而实现集群发展,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重点课题,也是需要着力突破的重要方向。

创意体验场景化

 

创意经济又称为“体验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商业性或消费性创意体验,对于体验的场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场景化内涵包括7个要素:精神愉悦性、情感亲和性、道德感召与价值观导向、虚拟现实接口、浸入式互动、终端黏性与个性化体验。其中,道德感召与价值观导向,其方向乃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特殊前置场景功能特征,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场景化区别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特点,对于园区功能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引导、示范性。

 

在体验经济时代、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上升到文化产业经营的核心课题高度,必须深刻研究受众心理、市场特点及时代风尚,将优秀的文化内涵、都市大众的精神需求与新颖、个性化的创意体验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深入发展。

产品虚实结合化


文化产业运营的是轻资产,有人认为文化产业需要“变重”。文化创意产业“变重”的出发点是合理分散经营风险,提升抵御市场冲击的耐受力。国外文化产业集团通过版权运营掌握核心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以衍生产业链方式收获长尾收益,同时进一步壮大企业的市场触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作为核心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理应将经济效益、市场导向放在重要地位加以考虑,在帮助文化创意企业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化策略、进行产品研发辅导方面,就需要将虚实结合作为一个重要原则加以考虑。

 

通过版权的许可授权、版权开发、衍生品销售及市场混搭与跨界产业整合,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资产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通过体验与消费环节的无缝融合,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产品虚实结合水平,从总体上提升园区运营的专业化,在深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求得园区的长足发展。

经营业态融合化

 

目前,经营业态单一正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经营的突出问题之一。依靠政策扶持吸引企业,依靠房产租金生存,依靠金融扶持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园区的共同处境。园区内中小企业多,规模小,无论是依托于优越的地理环境,配套的产业资源,集中的文化资源,或是政府的优惠政策,都面临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分头抱团、各自为政、泾渭分明的现象。中小企业和国企天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序列,彼此面临较大的产业协作鸿沟。深入而言,市场化企业之间也存在“新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形态的鸿沟,信息企业与非信息企业的鸿沟,核心文化创意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鸿沟。

 

在此情况下,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在获取产业资源及进行产业协作时,通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充分的市场化响应,并可能伤害用户体验。笔者认为,在园区层面,应该大力提倡建立微观创意生态,提倡不同性质、不同所有制、不同功能以及不同特点的文化产业资源在不同层次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协作及深度融合,这既是创新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新一轮创新的动因。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持续深入发展,离不开不同产业资源在深层的深度融合,从这点看,经营业态的融合化,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园区环境生态化


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提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技术、人才和宽容,即一个开放、多样化、有活力的地区在建构、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更具优势。位于奥地利郊外的维也纳森林正是因为具备开放包容的环境及良好的自然生态,吸引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在内的大批人才的集聚,从某种程度上说,维也纳森林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境生态化的一个范例与标本。

 

时至今日,平日黄昏人们常常驱车到维也纳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和充沛的氧气。一个与自然合二为一,与城市功能相互融合,与都市生活相得益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必将成为城市与生活的一部分,其产业化潜力十分巨大。

服务功能模块化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6种,不同的园区类型其服务功能不同。

 

成本导向型园区在特定区域集聚一般是基于成本考虑:如共享基础设施、客户共享、项目协作、产业链条的专业化分工以及相同产业功能的集约化,但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程度较高;开发商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虽然在规划和管理方面较为整齐划一,但这种开发模式容易引发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的发展倾向,且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有时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削弱园区的凝聚力及产业协同性。

 

而不论哪种发展类型,在创意、经营、法律、人才服务、产业资源、金融支持等方面不同,也势必面临或强或弱的情况,这对于文化创意企业全面、及时地获取相关服务支持,对于企业的正常市场化运营是不利的。为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必要将不同的服务功能模块化、规范化,如构建政府为主导、国企为支柱、民企为基干的多元化、全方位园区中介服务支持体系,借鉴混合所有制的探索经验,建立相关流程,为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供质量如一、标准划一、流程统一、功能合一的创新性、整合性园区产业服务。

 

笔者坚信,在这七大战略的推动下,2016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将获得强劲发展动力,开辟新的产业增长点,开启园区新的时代篇章。


评论

评论:
免费
咨询

免费咨询

021-64398555

8万+套精品房源

100+人专业顾问

早9:00-晚21:00

关注“优楼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