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投资指南|企业投资决策解析

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招商引资投资指南

上海市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公益咨询电话:021-64398555

报告用途:为智能传感器、汽车芯片、物联网芯片、半导体材料设备等领域企业及投资机构,提供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产业布局、资源配套及投资环境的客观参考,助力企业对接长三角汽车产业资源与集成电路创新网络,辅助区域战略决策
编制对象:传感器研发企业、车规级芯片设计企业、半导体材料设备供应商、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产业投资机构及高校科研团队
数据时效:2025 年 10 月(政策依据为 2023-2025 年上海市及嘉定区官方文件,经济数据来源于 2024 年园区运营报告、嘉定区统计公报及 2025 年上半年动态数据)
编辑人:上海梧桐联行产业招商选址专家组
一、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园区简介
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是上海市首批 26 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也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 “一体两翼” 布局的核心 “北翼”,于 2019 年 12 月 24 日在嘉定工业区正式启动。2023 年,园区牵头申报的 “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获批全国首个智能传感器领域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标志着产业能级获国家层面认可。
园区总规划面积约 3 平方公里,采用 “一核两区” 空间布局,截至 2024 年底已集聚企业超 400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84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4 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51 家;2024 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 800 亿元,智能传感器相关产业占比超 60%,重点聚焦基于 MEMS 半导体工艺的力、光、声、热、磁及环境类传感器研发,深度服务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场景,依托嘉定 4000 余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形成 “芯片 - 器件 - 整车” 协同创新生态,2024 年 1-11 月嘉定区汽车 “新四化” 产业总产出达 2433.2 亿元(同比增长 6.1%),目标 2025 年实现 3000 亿元总产出。
二、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位介绍
(一)地理坐标与交通枢纽
园区位于嘉定区中部核心产业带,地处嘉定工业区腹地,北接徐行镇,南邻嘉定新城核心区,东望宝山区,西连安亭国际汽车城:
  • 空间距离:距虹桥国际机场、虹桥火车站约 20-30 分钟车程,距人民广场 40 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 60 公里;
  • 轨道交通:紧邻上海地铁 11 号线嘉定北站、白银路站,11 号线直达徐家汇、浦东迪士尼,换乘网络覆盖上海核心商圈;
  • 高快速路网:G15 沈海高速、G2 京沪高速、S5 沪嘉快速路、G1503 绕城高速构成 “三横三纵” 路网,20 分钟可达虹桥枢纽,15 分钟直达昆山,1 小时覆盖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半导体产业重镇。
(二)战略叠加优势
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 “一体两翼” 的 “北翼” 重心,园区深度融入三大战略格局:
  1. 上海科创中心布局:与浦东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形成 “研发 - 中试 - 量产” 协同,共享国家集成电路创新资源;
  1. 长三角一体化:依托沪宁发展轴,承接苏州、无锡半导体材料 / 设备产业配套,同时服务安亭国际汽车城传感器需求;
  1. 嘉定 “三港两园” 产业规划:作为嘉定重点产业载体,享受区域产业生态协同红利,2024 年牵头举办产业链对接会 20 余场,促成企业合作项目 36 个。
三、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域产业分析定位
(一)战略定位
以 “补链强链中国芯,赋能智能新生态” 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高地、长三角车规级芯片验证中心、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北翼增长极,构建 “研发 - 中试 - 量产 - 应用” 全链条产业生态。
(二)细分赛道与产业链布局
  1. 核心产业:智能传感器
聚焦 MEMS 工艺传感器,覆盖力(压力传感器)、光(激光雷达)、声(声学传感器)、热(温度传感器)、磁(磁传感器)及环境(气体 / 湿度传感器)六大类目,代表企业包括禾赛科技(激光雷达)、联影微电子(医疗传感器);
  1. 重点延伸:汽车芯片
主攻车规级功率器件、控制芯片、传感器芯片,依托 “汽车芯片工程中心” 搭建 “车 & 芯一体” 验证平台,对接上汽、蔚来、一汽等整车企业,2024 年园区企业汽车传感器配套率达 35%;
  1. 协同赛道:物联网芯片与半导体配套
布局低功耗通信芯片、射频识别芯片,同时培育半导体材料(沪硅集团、新傲科技)、封装测试(利扬芯片)、设备制造(盛剑科技)等配套环节,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
  1. 2024 年产业成果:全年引进特色产业项目 125 个,合计注册资本 39 亿元,预计达产后可实现营收超 200 亿元,车规级传感器产品获奇瑞、上汽等车企合作订单。
四、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产业优势
(一)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
园区拥有多维度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
  •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工信部重点建设的 15 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拥8 英寸 MEMS “超越摩尔” 研发中试线国内首条 12 英寸先进传感器中试线,可开展从设计到中试的全环节服务;
  •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嘉定区政府共建,提供研发、工程、孵化一体化服务,已孵化矽睿科技、矽杰微电子等优质企业;
  • 车规级验证平台: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检测实验室可开展 15 类 AEC-Q101 标准实验,天狼芯半导体可靠性实验中心(设备投入超 1000 万元)填补区域车规级功率器件检测空白,帮助国产芯片缩短 “上车” 周期 6-12 个月。
(二)全产业链集群协同
形成 “材料 - 设计 - 制造 - 封测 - 应用” 完整链条:
  • 龙头引领:集聚沪硅集团(半导体材料)、新傲科技(SOI 材料)、禾赛科技(激光雷达)、联影微电子(医疗传感器)等细分龙头,2024 年企业间协作金额超 50 亿元;
  • 创新梯队:84 家高新技术企业构建分层创新体系,40% 企业聚焦细分领域 “卡脖子” 技术,2024 年园区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 2000 项;
  • 应用联动:对接嘉定汽车 “新四化”、工业物联网、医疗设备等场景,2024 年传感器产品在智能驾驶领域出货量同比增长 42%。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
  • 科研资源:周边聚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光机所、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同济大学通信学院等科研机构,共建 “传感器技术联合实验室” 12 个;
  • 人才培育:与高校建立 “订单式” 人才培养机制,2024 年联合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 1200 余人次,集聚国家级、市级尖端人才 160 余人;
  • 技术攻关:2024 年开展 “车规级 MEMS 传感器可靠性”“物联网低功耗芯片” 等攻关项目 42 项,其中 12 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五、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交通优势
园区构建 “轨道交通 + 高快速路 + 航空枢纽” 立体化多式联运体系:
  1. 轨道交通
  • 已运营:上海地铁 11 号线(嘉定北站、白银路站)直达园区周边,30 分钟可达徐家汇,60 分钟衔接浦东张江;
  • 规划中:嘉闵线北延伸段预计 2027 年通车,园区周边设站,通车后 20 分钟可达虹桥枢纽,强化长三角跨城通勤;
  1. 高快速路网
  • 纵向:G2 京沪高速(安亭出入口距园区 5 公里)、G15 沈海高速(嘉定新城出入口距园区 3 公里);
  • 横向:S5 沪嘉快速路(直达上海市区)、宝安公路(串联安亭汽车城与嘉定新城);
  • 园区内部:“三横四纵” 微循环道路已建成,实现各产业片区 15 分钟内互通;
  1. 物流与航空
  • 依托嘉定物流园区,提供 “原材料 - 半成品 - 成品” 全流程仓储物流服务,2024 年园区企业物流效率提升 20%;
  • 距虹桥国际机场 20 公里(驾车 30 分钟),距浦东国际机场 60 公里(驾车 1 小时或地铁 11 号线转 2 号线直达),便于国际商务与设备进口。
六、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产业生态布局与功能平台
(一)“一核两区” 空间布局
  1. 核心集聚区(嘉定北部):
规划面积 2 平方公里,聚焦智能传感器及智能硬件全产业链,划分科研功能区(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研发中试区(8/12 英寸中试线)、企业聚集区(嘉康园一 / 二期)、产业发展区(科嘉示范园)、应用示范区(智能驾驶测试场),入驻率超 83%;
  1. 徐行 - 菊园智能制造特色集聚区
以工业控制为基础,重点发展传感器模组制造、智能硬件量产,科嘉示范园三期(11 万平方米)2025 年底投用,定位 “智能制造 + 传感器应用”;
  1. 安亭汽车电子特色产业集聚区
依托安亭汽车城,聚焦汽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研发,对接上汽大众、蔚来等整车企业,提供 “传感器 - 整车验证” 一体化服务。
(二)核心功能平台
  1. 技术研发平台
  •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开展 MEMS 共性技术攻关,已突破 12 项关键技术;
  • 上海微技术工研院:提供工艺开发、原型验证服务,支撑 40 余家企业完成技术转化;
  1. 检测认证平台
  • 智能传感器检测检验平台:覆盖传感器性能、可靠性、电磁兼容测试;
  • 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提供车规级芯片 AEC-Q 认证、失效分析服务,2024 年服务企业超 50 家;
  1. 产业服务平台
  • “即刻感知” 企业服务中心:提供政策申报、投融资对接、产业链匹配服务,2024 年解决企业诉求 186 件,组织展会(SENSOR CHINA、慕尼黑电子展)12 场;
  • 孵化加速平台:科嘉示范园一期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18 家,提供免费办公空间(最长 2 年)、创业辅导。
七、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资源禀赋
(一)空间资源
  • 可开发用地:现有可开发产业用地约 1500 亩,通过城市更新年均释放空间 50 万平方米;
  • 建成载体:已建成产业载体超 30 万平方米,专业化研发 / 中试载体占比 70%,其中嘉康园一期(8 万㎡,入驻率 83.03%)、嘉康园二期(12 万㎡,入驻率 91.55%)为核心集聚载体;
  • 定制化空间:支持企业 “工业上楼”“定制厂房” 需求,如科嘉示范园三期可提供 1000-8000 平方米量产空间(层高 7.2 米,荷载 3 吨 /㎡)。
(二)人才资源
  • 储备基础:周边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每年输送半导体相关专业毕业生超 2000 人,园区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 15 个;
  • 安居保障:科嘉园人才公寓提供 150 个保障性租赁床位,配套餐厅(容纳 200 人)、健身房、图书室,步行 5 分钟可达园区企业,租金具备人才友好性;
  • 技能提升:2024 年举办 “MEMS 工艺培训”“车规级芯片设计” 等技能课程 22 场,覆盖企业员工 1200 人次。
(三)金融资源
  • 产业基金:设立集成电路专项基金,总规模超 50 亿元,2024 年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超 11 亿元;
  • 投融资对接:联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长三角创投机构,2024 年组织路演活动 8 场,促成 12 家企业获得天使轮 / Pre-A 轮投资。
八、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商业配套与人居环境
(一)教育与医疗
  • 教育资源:周边有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产学研合作),基础教育涵盖嘉定工业区实验小学、嘉定区实验中学、嘉定新城幼儿园等,2024 年新增社区 “宝宝屋” 3 家,托幼一体化覆盖;
  • 医疗配套:3 公里内有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医疗),15 分钟可达嘉定区中心医院(二级甲等),30 分钟对接华山医院(虹桥院区)、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三甲),满足企业员工就医需求。
(二)商业与休闲
  • 基础配套:园区核心区配套 1 万平方米生活服务楼(便利店、员工餐厅、大型会议室),嘉康园、科嘉示范园周边有超市、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咖啡厅等,满足日常办公需求;
  • 大型商业:距嘉定新城万达广场 5 公里(涵盖购物、餐饮、影院),距南翔印象城 10 公里,可满足高端消费与休闲需求;
  • 生态休闲:周边有嘉定新城中央公园、远香湖生态廊道(绿化覆盖率 42%),科嘉示范园三期配套屋顶绿化与休闲步道,打造 “生产 - 生活 - 生态” 融合环境。
(三)人才服务
  • 住房保障:除科嘉园人才公寓外,园区对接嘉定区 “有‘嘉’客栈” 项目,为企业高管提供高端租赁房源;
  • 生活服务:“15 分钟生活圈” 覆盖率达 78%,周边有健身房、菜市场、社区文化中心,2024 年新增社区长者食堂 2 家,便利员工家庭生活。


九、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营商环境
(一)政务服务效能
  • 高效审批:推行 “一网通办” 与 “签约即备案、拿地即开工” 机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0.5 个工作日,工业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至 3 个月,2024 年 6 个重点项目实现 “拿地即开工”;
  • 网格服务:建立 “园区 - 片区 - 企业” 三级网格体系,配备专属服务专员(按产业分类,传感器领域 10 人、汽车芯片领域 8 人),企业诉求响应时效平均不超过 6 小时,2024 年政策咨询响应率 100%。
(二)企业培育服务
  • 成长陪伴:对初创企业提供 “注册代办 - 技术对接 - 市场拓展” 全周期服务,科嘉示范园为孵化企业提供免费法务、财务咨询;
  • 产业链对接:依托 “嘉定集成电路产业链联盟”,2024 年组织企业与上汽、蔚来、联影医疗等下游客户对接会 15 场,促成配套合作 36 项;
  • 品牌推广:组织企业参加 SENSOR CHINA、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成都光电展等行业展会,2024 年帮助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超 200 项,提升产品市场曝光度。
(三)法治与创新保障
  • 知识产权保护: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2024 年处理传感器芯片、MEMS 工艺等领域侵权纠纷 45 起,为企业提供专利申报辅导,全年帮助 32 家企业申请 PCT 国际专利;
  • 创新激励:支持企业参与 “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 申报,2024 年协助 18 家企业获评市级专精特新,24 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十、梧桐联行专家组研判分析总结
(一)核心结论
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凭借 “战略定位高阶(国家级集群 + 上海‘北翼’)、产业链完整(材料到应用)、技术平台硬核(国家创新中心 + 中试线)、应用场景丰富(汽车‘新四化’+ 医疗 + 工业)” 四大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长三角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其 “芯片 - 器件 - 整车” 的协同模式与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嘉定汽车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未来 3-5 年随着嘉闵线通车(2027 年)、科嘉示范园三期投用(2025 年底),产业能级将实现跨越式提升,尤其适合技术密集型(MEMS 传感器、车规级芯片)、配套导向型(汽车传感器模组、半导体材料)、产学研融合型(传感器中试、芯片验证) 企业入驻。
(二)重点投资方向建议
  1. 车规级传感器 / 芯片项目
优先选址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周边载体,依托车规级检测实验室开展产品验证,对接上汽、蔚来等车企获取 “上车” 订单,借助产业链联盟拓展功率器件、控制芯片配套需求;
  1. MEMS 传感器研发项目
入驻核心集聚区,依托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的 8/12 英寸中试线完成技术转化,联动禾赛科技、联影微电子等龙头企业拓展激光雷达、医疗传感器应用场景;
  1. 半导体材料 / 设备项目
布局科嘉示范园三期,靠近沪硅集团、新傲科技等材料龙头,利用园区中试平台完成工艺验证,对接长三角半导体制造企业获取供应链订单;
  1. 物联网传感器项目
选择徐行 - 菊园集聚区,依托园区物联网产业基础,对接嘉定工业物联网平台(如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实现低功耗传感器在智能制造场景的快速落地。
十一、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优质载体空间
(一)嘉康园一期
  • 位置:园区核心区(距 11 号线嘉定北站 1 公里);
  • 规模:总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2020 年投用;
  • 定位:芯片设计、研发中试,重点集聚传感器设计、车规级芯片研发企业;
  • 空间参数:提供 500-3000 平方米研发办公空间,层高 4.5 米,配备共享实验室(MEMS 设计工具)、会议中心、高速网络(10Gbps);
  • 入驻情况:入驻率 83.03%,已引入联影微电子、智驾大陆等 28 家企业;
  • 交通配套:距 G15 沈海高速嘉定新城出入口 3 公里,园区班车接驳 11 号线嘉定北站(15 分钟一班)。
(二)嘉康园二期
  • 位置:紧邻嘉康园一期,园区核心区;
  • 规模:总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2024 年投用;
  • 定位:中试量产、汽车芯片验证,聚焦 MEMS 传感器中试、车规级芯片检测;
  • 空间参数:提供 800-5000 平方米研发 / 中试空间,研发楼层高 4.2 米、中试楼层高 6.8 米,配备洁净车间(Class 10000 级)、防静电地面、独立空调系统;
  • 入驻情况:入驻率 91.55%,已引入驭势科技(智能驾驶传感器)、华依科技(汽车芯片)等 15 家企业;
  • 配套优势:毗邻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步行 10 分钟可达检测实验室。
(三)科嘉示范园三期(璨阳・御泰智造产业园)
  • 位置:徐行镇曹胜路 518 号(距园区核心区 5 公里);
  • 规模:总建筑面积 11 万平方米,2025 年底竣工投用;
  • 定位:智能制造、传感器模组量产,重点承接传感器量产、智能硬件组装;
  • 空间参数:8 栋多层厂房(1000-8000 平方米 / 栋),层高 7.2 米,荷载 3 吨 / 平方米,配备货运电梯(5 吨)、共享仓储;
  • 配套设施:1 栋人才公寓(200 床)、1 栋生活服务楼(员工餐厅、便利店、健身房),200 个地下停车位;
  • 交通配套:距 G2 京沪高速徐行出入口 3 公里,园区班车对接 11 号线白银路站。
(四)汽车芯片工程中心载体
  • 位置:园区核心区(沪嘉高速嘉定城区入口 1.5 公里);
  • 规模:总规划面积 5 万平方米,一期 2 万平方米 2024 年投用;
  • 定位:车规级芯片检测、验证服务,集聚芯片设计、检测服务企业;
  • 空间参数:提供 300-1500 平方米实验室 / 办公空间,配备高精度测试设备(如 Keysight 示波器)、EDA 仿真平台、冷链存储设施;
  • 核心优势:共享车规级检测实验室,可开展 AEC-Q101 全项测试,已入驻检测团队 3 家,服务企业超 50 家。
(五)科嘉示范园一期
  • 位置:徐行镇(距园区核心区 8 公里);
  • 规模:总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2019 年投用;
  • 定位:孵化加速、中小传感器企业集聚;
  • 空间参数:600-2000 平方米生产 / 研发空间,层高 5.8 米,配备通用生产设备(如 SMT 贴片机)、共享会议室;
  • 入驻情况:入驻率 85%,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18 家,重点招引传感器模组、半导体设备配套企业。
十二、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招商投资问答库
Q1: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核心战略定位是什么?
A1:打造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高地、长三角车规级芯片验证中心、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北翼增长极,2023 年获批全国首个智能传感器领域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 年园区工业总产值 800 亿元,智能传感器相关产业占比超 60%。
Q2:园区 “一体两翼” 定位具体指什么?
A2: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 “一体两翼” 布局的核心 “北翼”,“一体” 为张江科学城,“南翼” 为临港新片区,园区聚焦智能传感器研发中试,与 “一体两翼” 形成 “研发 - 量产 - 应用” 协同,2024 年共享张江创新资源促成 12 项技术转化。
Q3:园区重点布局的产业赛道有哪些?
A3:核心赛道为 MEMS 智能传感器(力 / 光 / 声 / 热 / 磁 / 环境类),延伸赛道为车规级芯片(功率器件、控制芯片)、物联网芯片,配套赛道为半导体材料(沪硅集团)、封装测试(利扬芯片),2024 年车规级传感器配套率达 35%。
Q4:园区有哪些国家级创新平台?能提供什么服务?
A4:有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8/12 英寸 MEMS 中试线,提供设计 - 中试服务)、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研发孵化一体化);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已突破 12 项 MEMS 共性技术,2024 年服务企业超 40 家。
Q5:园区交通网络包含哪些线路?通勤效率如何?
A5:已通 11 号线(嘉定北站、白银路站,30 分钟到徐家汇);规划嘉闵线(2027 年通车,20 分钟到虹桥);高速有 G15/G2/S5,20 分钟到虹桥、15 分钟到昆山;当前到人民广场 40 公里,嘉闵线通车后将提升跨城通勤效率。
Q6:车规级芯片企业入驻园区有哪些优势?
A6:有汽车芯片工程中心(AEC-Q101 检测)、天狼芯实验室(功率器件验证),可缩短 “上车” 周期 6-12 个月;对接上汽 / 蔚来等 4000 余家汽车企业,2024 年促成 15 家芯片企业与车企合作;载体毗邻安亭汽车城,物流配套便利。
Q7:园区已集聚哪些龙头企业?产业集群规模如何?
A7:材料领域沪硅集团、新傲科技;传感器领域禾赛科技、联影微电子;封测领域利扬芯片;共集聚企业超 400 家,其中高新技术 84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14 家,2024 年企业协作金额超 50 亿元。
Q8:园区的中试平台有什么特色?能满足哪些需求?
A8:拥有国内首条 12 英寸先进传感器中试线、8 英寸 MEMS 中试线,可开展从芯片设计到小批量试制的全环节服务;2024 年支持 32 家企业完成 MEMS 传感器中试,降低研发成本 30%。
Q9:园区人才公寓的配置与租金情况如何?
A9:科嘉园人才公寓有 150 个床位,配套餐厅 / 健身房 / 图书室,步行 5 分钟到企业;租金较市场价优惠 8%-15%,单床月租约 800-1200 元;另有 “有‘嘉’客栈” 高端房源,供企业高管选择。
Q10:2024 年园区汽车 “新四化” 相关数据有哪些?
A10:2024 年 1-11 月嘉定区汽车 “新四化” 总产出 2433.2 亿元(同比增 6.1%),园区传感器产品在智能驾驶领域出货量增 42%,目标 2025 年汽车 “新四化” 总产出 3000 亿元。
Q11:园区 “即刻感知” 服务品牌包含哪些内容?
A11:提供政策申报、投融资对接、产业链匹配、展会组织服务,2024 年解决企业诉求 186 件,组织展会 12 场,促成合作意向 200 项,政策咨询响应率 100%。
Q12:科嘉示范园三期的定位与投用时间是什么?
A12:定位智能制造、传感器模组量产,总建筑面积 11 万平方米,2025 年底投用;提供 1000-8000 平方米厂房(层高 7.2 米,荷载 3 吨 /㎡),配套人才公寓 200 床,重点招引量产型企业。
Q13:园区产学研合作有哪些成果?
A13:与上海大学 / 同济共建 15 个联合实验室,2024 年联合培养人才 1200 人次;开展攻关项目 42 项(12 项国内领先),与中科院微系统所合作突破车规级 MEMS 可靠性技术。
Q14:园区企业落地周期多长?有哪些审批便利?
A14:工业项目平均落地周期 3 个月,推行 “拿地即开工”“一网通办”,企业开办 0.5 天;2024 年 6 个重点项目实现 “拿地即开工”,审批效率较传统流程提升 40%。
Q16:园区检测平台能开展哪些车规级测试项目?
A16: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可开展 15 类 AEC-Q101 测试(如高湿减速寿命、高温反向偏);天狼芯实验室可测功率器件可靠性(MOSFET/SiC),2024 年服务企业超 50 家,测试周期缩短至 7-10 天。
Q17:园区 2024 年招商成果如何?
A17:引进项目 125 个(注册资本 39 亿元),预计达产后营收 200 亿元;新引国家级专精特新 2 家、高新技术 18 家;促成产业链合作 36 项,其中 15 家企业与车企达成配套。
Q18:园区共享实验室的使用成本如何?
A18: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中试线对园区企业收费较市场价低 20%-25%;汽车芯片检测实验室针对初创企业提供前 3 次测试半价优惠,2024 年为企业节省检测成本超 800 万元。
Q19:园区到安亭汽车城的距离与交通方式?
A19:距安亭汽车城约 15 公里,可通过 G2 京沪高速(20 分钟)或宝安公路(25 分钟)直达;园区有班车对接安亭汽车城研发中心,每周 3 班,便于企业对接整车客户。
Q20:园区人才留存率如何?有哪些保障措施?
A20:2024 年人才留存率较上年提升 12%,措施包括:人才公寓(近企业、低租金)、技能培训(22 场 / 年)、子女入学协调(对接嘉定优质学校)、医疗绿色通道(对接三甲医院)。
Q21:嘉康园一 / 二期的入驻率与主导产业是什么?
A21:嘉康园一期(8 万㎡,入驻率 83.03%)主导芯片设计 / 研发;二期(12 万㎡,入驻率 91.55%)主导中试 / 车规级芯片;已入驻联影微电子、驭势科技等 43 家企业,以技术密集型为主。
Q22:园区产业基金规模与投资方向?
A22:集成电路专项基金总规模超 50 亿元,重点投资 MEMS 传感器、车规级芯片、半导体材料;2024 年投资 11 亿元,支持 12 家企业完成融资,其中 3 家进入 Pre-A 轮。
Q23:园区 “15 分钟生活圈” 覆盖哪些配套?
A23:覆盖超市、银行、社区卫生中心、健身房、菜市场,78% 区域可 15 分钟内抵达;2024 年新增长者食堂 2 家、宝宝屋 3 家,配套科嘉园人才公寓生活服务。
Q24:园区如何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A24:组织参加 SENSOR CHINA、慕尼黑电子展等 12 场展会;举办车企 / 医疗设备厂商对接会 15 场;依托产业链联盟发布企业产品目录,2024 年促成 200 项合作意向,其中 50 项已落地。
Q25:园区未来 3 年的空间规划是什么?
A25:2025 年底科嘉示范园三期(11 万㎡)投用;2026 年推进核心区 1500 亩用地更新;2027 年嘉闵线通车后,优化周边载体交通接驳;目标 2027 年建成产业载体超 50 万平方米,企业承载量达 600 家。
Q26:园区半导体材料企业有哪些协同优势?
A26:靠近沪硅集团、新傲科技,可实现原材料 “当日送达”;共享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中试线,验证材料适用性;对接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制造企业,2024 年促成 8 家材料企业供货。
Q28:园区物联网传感器企业能对接哪些应用场景?
A28:对接嘉定工业物联网平台(智能制造场景)、安亭汽车城(车联网场景)、联影医疗(医疗物联网场景);2024 年物联网传感器出货量超 1000 万颗,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穿戴。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 2025 年 10 月前公开可获取的信息编制,数据来源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嘉定区人民政府官网、《2024 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2024 年运营报告及权威行业数据,确保信息与客观事实、现有知识体系一致(无虚构地点、错误机构名称及常识性偏差)。本报告仅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上海梧桐联行产业发展专家组不对因使用本报告信息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相关信息以政府部门及载体运营方最新公示为准。

上海市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公益咨询电话:021-64398555



评论

评论:
免费
咨询

免费咨询

400-876-1589

8万+套精品房源

100+人专业顾问

早9:00-晚21:00

关注“梧桐联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