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金山区建设“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金山区建设“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实施方案》的通知

金司〔2025〕15号

各相关单位:

  《金山区建设“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实施方案》已经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金山区司法局

  2025年5月21日

金山区建设“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将法律服务融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提升法治赋能网格治理效能,现结合金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法律服务资源,通过嵌入式、集成式、融合式布局设施,实现律师、公证、调解、法律援助、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宣传、行政复议等服务产品集成化,完善村居、街区、园区、楼宇公共法律服务配套供给,推动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深度融合,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社区、街区、园区延伸,向薄弱环节和重点群体倾斜,有效融入综合网格,形成具有金山辨识度、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标志性成果,为建设法治金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增光添彩。

  二、具体举措

  (一)建设全域一体法律服务网络

  织密织牢中心、站、室、点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根据区域特点、社会治理难度和群众需求等情况,分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1.标准化打造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做实做强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业务办理、服务指引等各类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将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内容,为辖区内中小企业设立、经营等提供法律帮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强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合协同能力,加强对街镇、村居两级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统筹调配。对街镇、村居实体平台建设和服务进行指导,推动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探索推进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事务进一步下沉至街镇一级。

  2.特色化建设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街镇(高新区)司法所整合法律服务专业力量,充分发挥街镇(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法治宣传教育、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群众日常法律问答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整体质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专业支撑。对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顾问服务进行质量管理和指导监督。在规范建设街镇(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基础上做好街镇(高新区)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承接延伸,建好碳谷绿湾、上海湾区、鑫港湾、雁企管家等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站点,重点推动“两企三新”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治体检等各项法律服务。

  3.网格化做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触角。做好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域覆盖工作,配强专业服务力量,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及各类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指引等能力。加强与街镇(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纵向联动,提升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效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推动宅基埭头、居民区、街区、园区、商会等公共法律服务点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深化“宅基议事会”“三堂一室”等机制,用好“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以及“联排共处”“三所联动”等工作法,将各类法律资源配送至网格,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法律服务。在不便设置站点的法律需求集中区域,如学校、医院、车站、工地等人流密集的区域设置公共法律服务指引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指引体系。

  (二)建强一专多能法律服务队伍

  依托专职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以及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等资源,打造专业化、多功能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

  4.健全法律服务团队。完善律师、调解、公证、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各项法律服务供给,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室)专人负责,工作有序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行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工作日入驻,律师接待周一、周四入驻;街镇(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行人民调解工作日入驻,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按需入驻;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行人民调解工作日入驻,村居法律顾问每月至少要到每个村居1次并提供不少于6小时的服务。

  5.优化团队人员构成。法律服务团队成员实行择优选用、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法律服务质量。根据需要,组建特色化服务队伍,开展特色化法律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6.延伸法律服务力量。充分调动各类法治资源,充实服务力量。有效发挥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作用,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深化调普相融工作机制,引导“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法治骨干带头参与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服务活动。

  (三)拓展线上线下融合法律服务

  推动科技创新和法律服务融合,推行实体、热线、网络融合发展,提供线下指引、线上申请的公共法律服务。

  7.上线法律服务地图。创建“金山区公共法律服务地图”,将律师、公证、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教育、行政复议、法治观察等业务资源纳入,方便市民随时随地查询最近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确保15分钟内能够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在身边”。

  8.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室)值班、服务事项受理、引导以及 12348 接听、在线咨询回复、网络留言回复等工作,开展预约点单服务,确保服务高效、规范,对群众法律需求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9.强化数字赋能。积极引导群众通过上海法网扫码获取在线法律服务,通过拨打“12348”获取法律咨询,做好“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各类线上咨询服务的后台支持工作。以“智慧综治”“基层司法信息化平台”应用为抓手,分析归集矛盾纠纷类型,研判群众高频法律服务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

  10.拓展融合服务领域。推进法治服务增值化服务网络建设,梳理、整合法治观察点、行政复议基层咨询受理点、商会服务前哨点和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服务资源,用好“法护金企”微信小程序,将公共法律服务拓展到企业法治体检、企业合规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涉外法律服务等领域和事项,形成“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四)落实法律服务质量监督评价

  以“15 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重点收集群众需求,提升服务质效。

  11.做好跟踪评价和日常检查。区司法局负责对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预约、办理等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管,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对各街镇(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服务效能、服务质量、对下级平台的指导监督、与其他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融合联动等工作情况开展实地检查和指导。

  12.实行服务需求一站收集。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行政复议基层咨询受理点、商会服务前哨点、法治观察点等平台,广泛收集群众和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围绕群众和企业关心关注的劳动保障、征地拆迁、婚姻家庭、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民商事合同等热点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抓好惠企、惠民两项重点,提供增值式法律服务。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25年4月)。开展前期调研,掌握工作现状,摸清工作需求,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启动各项工作任务。

 (二)实施推进(2025年5月-9月)。按照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各街镇(高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及时梳理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效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创新更多实践经验和成果。

  (三)常态长效(2025年10月-) 。阶段性评估工作效能,根据评估结果做好改进提升,推动全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效能提升。巩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实践新成效,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机制、强化服务,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协调。将“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纳入依法治区整体工作,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多部门、多领域协同机制。金山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共同研究部署公共法律服务重大事宜,确保“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

 (二)增强力量保障。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队伍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保障区司法行政系统、街镇(高新区)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岗位、人员和物资配备。健全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加大高层次律师、应用型高层次公证和商事调解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培育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

  (三)加快方案实施。按照统筹协调、全面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根据区域特点提前谋划、细致调研、找准需求完成建设准备工作。各街镇(高新区)针对城市化地区和农村地区不同特点,每年制定年度公共法律服务重点任务清单,并积极组织实施。在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增值化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加快形成我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四)注重宣传推广。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清单、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获取渠道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注重宣传发动,合理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群众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切实加强对建设成效、经验做法等的总结、复制、推广,持续扩大示范引领效应。

上海市各区产业扶持政策公益咨询电话:021-64398555



评论

评论:
免费
咨询

免费咨询

400-876-1589

8万+套精品房源

100+人专业顾问

早9:00-晚21:00

关注“梧桐联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