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对标CPTPP实施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从2019年至2022年,临港新片区通过三年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要对标CPTPP实施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连通为重点,实施更高标准投资贸易自由化制度体系,发展成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港(区)。


积极争取试验开放度更高的“特殊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在形式上与国际标准形式基本对接,转型为通用的“保留条款”形式,使特别管理措施形式更简洁,要素更严密,维护更具操作性,并且在信息发布、决策程序、内容变更等方面保持公开透明和一致性,使外商有稳定的预期。


在未来的发展中,临港新片区要坚持以“资金流动自由”为方向,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高端新型产业业态、风险可控为原则,以跨境金融、离岸金融为重点,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建设以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为特色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


在坚持全方位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发展阶段,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体现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国家战略意图。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从2019年至2022年,临港新片区通过三年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发布临港新片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对标CPTPP实施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连通为重点,实施更高标准投资贸易自由化制度体系,发展成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港(区)。2023年至2025年,临港新片区实施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路径是对标CPTPP规则标准,在若干重点前沿领域率先突破,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全面高质量实现规划发展目标。


一、跨境投资自由


聚焦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数字经济)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跨境服务贸易高端新型产业业态(新型国际贸易、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跨境及离岸金融服务、电信增值服务等),制定以上重点产业外商投资准入清单指引,优化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争取试验开放度更高的“特殊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有针对性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特殊版负面清单在形式上与国际标准形式基本对接,转型为通用的“保留条款”形式,使特别管理措施形式更简洁,要素更严密,维护更具操作性,并且在信息发布、决策程序、内容变更等方面保持公开透明和一致性,使外商有稳定的预期。特殊版负面清单在内容上要探索适用国际通行的宽泛“投资”定义,除了直接投资领域,同时还要试验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扩大开放,加大压力测试。通过特殊版负面清单试验,推进产业规制、市场监管、行政管理等层面的深化改革,构建与CPTPP接轨的跨境投资自由规则、规制和管理模式。


二、跨境贸易自由


一是对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与境外之间(“一线”)进出货物,扩大“径予放行”政策覆盖面,规定范围以外的货物进出洋山特殊综保区“一线”,采用“自动舱单系统”(AMS)提前申报模式,向海关电子舱单系统传输舱单电子数据后“径予放行”。特别是围绕产业发展要求,为集成电路、大飞机、生物医药、智能汽车、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所涉及的进出口货物提供便捷电子通关服务。


二是进一步扩展洋山特殊综保区“区内自由”政策内涵,除业务经营自由外,争取对区内市场主体之间商品及劳务交易的流转税和区内特定产业企业所得税实施优惠政策。为洋山特殊综保区开展民用航空、集成电路、电子设备、船用装备、医疗器械等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业务提供监管政策支持,推动实质性加工制造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是支持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对“两头在外”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产业产品按照国际业务特点实施必要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区内重点鼓励发展的技术先进的再制造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再制造企业加工生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内销免征进口关税,增值税减半征收。对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企业增值税发票制度进行创新改革。对从境内区外入区维修货物经维修和再制造销往境外的“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维修再制造产品,可以在“保税维修”监管方式下办理出口退税。支持扩大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范围,实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全覆盖。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高水平建设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国际集装箱运价交易平台、国际中转集拼平台、“中国洋山港”船籍港平台等功能平台,集聚配置外贸高端资源要素。


四是在临港新片区开展新型离岸贸易4种基本类型,包括离岸转手买卖、境外承包工程第三国采购货物、全球采购和委托境外加工制造。推进离岸贸易跨境收付汇监管制度改革,鼓励银行探索优化业务真实性审核方式,按照展业原则,基于客户信用分类及业务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比对货物流、资金流、单证流,实现有效的真实性审核,为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离岸贸易业务提供便捷跨境收付服务。


五是支持洋山特殊综保区三期扩区,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良性互动、产业协同发展、功能配置优化的新格局,更好发挥洋山特殊综保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载体作用,集聚新发展动能,至2025年实现1万亿元以上区域经营总收入、100亿元以上保税创新业态进出口值的目标。


三、资金流动自由


CPTPP和RCEP在服务贸易特别是金融服务条款方面,都具有业务范围广泛和开放程度高的特点。业务范围包含了保险业、银行业、货币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品市场、支付和清算、新金融服务,以及所有金融附属服务。开放程度高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开放和资金跨境流动规则。在资本市场开放方面不仅取消外资金融企业股比限制和外资全资金融企业的准入国民待遇,而且还包括保险市场和金融市场几乎所有产品和业务的开放,特别是针对公众的零售业务的开放;资金跨境流动规则包括所有与投资有关的资金,包括投资、股息、利息、资本利得、特许费款项、管理费、贷款、技术援助费、金融资产的结算和清算等的跨境转移,跨境流动的资金可以自由使用货币,按照转移时市场汇率换汇,跨境收付。跨境支付和货币转移支付不仅涉及外汇管理制度,还涉及人民币资本项目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开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研究开展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按照国家统筹规划、服务实体、风险可控、分步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支持浦东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按照中央的部署,浦东和临港新片区要着重发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构建离岸金融体系,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在未来的发展中,临港新片区要坚持以“资金流动自由”为方向,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高端新型产业业态、风险可控为原则,以跨境金融、离岸金融为重点,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加快发展新兴金融。完善跨境金融离岸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构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建设以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为特色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


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可以循着以下路径推进。


第一,构建以新兴金融为特色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高端金融要素集聚制度。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跨国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等;二是国际化程度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基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期权市场、离岸金融市场、股权交易市场、VIE市场、跨境资本融资平台等;三是功能齐备、开放度高、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跨境交易支付结算系统、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会计师事务所、法律咨询、股权托管、资产信托、信息处理、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服务中介等;四是防止系统性风险及国内外金融冲击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金融风险监控及预警、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监管MPM体系、大规模跨境资金流动监管CFE工具等。


高端金融要素集聚制度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性或区域性货币兑换中心,为国际市场提供融资,比如货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资本自由跨境流动、资本市场开放、汇率利率市场化等;二是健全而有效的法律环境,比如产权保护、社会信用体系、法律及执法效率、国际仲裁机制;三是国际结算支付系统,包括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代表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链接端、人民币清算行等,满足大规模高频次跨境资金流动的结算支付需要;四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包括离岸业务税收制度、公司及个人所得税税率、资产交易税税率、关联交易预约定价协议等;五是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包括环境保护、现代服务业、国际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


第二, 构建离岸人民币中心。全球交易量较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有香港、伦敦、新加坡、首尔、法兰克福、多伦多等。临港新片区和浦东新区依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体系的FTN账户(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进一步建设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易的离岸金融产品,拓宽离岸人民币回流通道,包括商务回流(向对方提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产品及劳务,通过对价交换使境外人民币的所有权回流)和金融回流(向境外人民币开放离岸人民币资本市场,吸引境外人民币资产回流),为全球人民币市场提供融资,成为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定价中心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机制。


临港新片区要通过发展“境内离岸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和支持人民币国际化。2021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全年上升7.09%,截至2021年末,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48亿元,连续第五个季度保持增长。据SWIFT数据,2021年12月,人民币全球支付排名居于美元、欧元、英镑之后,6年来首次位列全球第四。2021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7.94万亿元,约占当年对外贸易总额39.1万亿元的20.31%;2021年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8万亿元。离岸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保持旺盛。但是,在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支付结算功能从境内向跨境发展阶段,人民币跨境流动特别是离岸人民币回流的通道较为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临港新片区及浦东的离岸金融市场要支持发展人民币的国际投融资及储值功能,助力人民币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国际货币。


第三, 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资本金融项目可兑换是指居民和非居民为了实现资本项目下的投资或交易,能够按照市场汇率将持有的金融资产在本币与主要国际货币之间进行自由兑换。世界上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或离岸人民币中心都基本具备这一制度条件。在中国资本账户的40个子项目中,实现基本可兑换项目主要集中在FDI及其清盘、信贷工具交易等方面;实现部分可兑换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交易、债券市场交易、不动产市场交易和个人资本交易等方面;管制较严格的项目主要包括非居民参与境内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市场以及衍生产品市场交易等方面。由于离岸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可以利用汇率、利率市场化环境,率先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是在离岸金融市场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将本、外币融资纳入统一的监管政策框架,依托FTA账户分账核算系统的FTN账户实施管理。FTN账户具有“境内离岸账户”性质,账户资金来源于区内或境外。临港新片区要充分发挥FTN账户作用,参照国际惯例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试验国际化实验场景和有效的实施路径。


四、信息快捷联通


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是全球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的前沿发展趋势,也是国际社会数字治理的重点。CPTPP数字贸易和电信条款中关于信息快捷联通的规则定义了电子传输产品或数字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文本、视频、图像、录音或其他数字编码、供商业销售且可以电子传输的产品,但不包括数字货币等数字化的金融工具。临港新片区要在已建成营运的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管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领域首个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基础上,对标CPTPP规则,在国家法律框架内遵循网络数据安全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创新监管制度,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等实体产业和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数字服务贸易产业,有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和利用。


评论

评论:
免费
咨询

免费咨询

021-64398555

8万+套精品房源

100+人专业顾问

早9:00-晚21:00

关注“优楼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