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机器人产业园招商引资投资指南|企业投资决策解析


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招商引资投资指南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招商引资电话:021-64398555

报告编号:SH-IP-014
报告日期:2025 年 10 月 16 日
编制单位:上海梧桐联行产业招商选址专家组
报告用途: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产业布局、资源禀赋及投资环境的精准参考,助力企业研发中心落地、产能扩张及产业链协同决策
编制对象: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核心零部件研发机构、系统集成服务商、智能装备配套企业及产学研合作机构
数据时效:2025 年 10 月(政策依据为 2023-2025 年发布文件,经济数据来源于 2024 年度统计及重点项目备案信息)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园区简介
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是上海市首家以机器人为主题的市级特色产业园(2013 年挂牌)工信部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3 年认定),同时纳入张江高新区宝山园范围,规划总用地 3.09 平方公里(核心区域 1.8 平方公里),位于宝山区顾村镇沪太路轴线东侧,是宝山 “北转型” 战略中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 “主战场”。
园区以 “核心部件 - 本体制造 - 系统集成 - 场景应用” 全产业链为核心布局,是《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核心承载地。截至 2024 年底,入驻企业 271 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相关企业 243 家,占比超 80%),集聚规上工业企业 58 家、高新技术企业 74 家、专精特新企业 44 家、小巨人企业 6 家;2024 年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规上企业总产值达 682.46 亿元,其中园区工业机器人产值近 80 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机器人产值的 1/3、全国的 1/9,单位土地产出强度达 82.9 亿元 / 平方公里。
目前园区正推进 2.0 版本升级,计划盘活 930 亩土地空间,目标 2026 年带动区域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培育上市企业 10 家,核心部件自研率提升至 95% 以上。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位介绍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地理坐标
园区地处宝山区顾村镇核心产业区,东接杨行镇,南邻大场镇,西连嘉定区马陆镇,北依蕰藻浜,核心区域位于沪太路与宝安公路交汇处,是上海市距离市中心最近的市级制造业园区—— 距人民广场 16 公里(30 分钟直达),距虹桥国际枢纽 20 公里(通过 S20 快速通道直达),3 公里内覆盖 430 公顷顾村公园,生态与通勤优势显著。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战略叠加优势
深度融入上海 “南北转型” 发展战略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布局,被《宝山区促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明确为核心载体。依托 “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协同联盟”,承接张江科学城技术研发成果、苏州工业园区制造资源,形成 “研发在张江、制造在宝山、应用在长三角” 的协同格局;同时共享环上大科技园创新资源,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2024 年促成 12 项高校成果落地转化。
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域产业分析定位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战略定位
以 “机器人 + 智能制造” 为核心,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创新基地上海市工业机器人产业核心增长极长三角机器人场景应用示范窗口,成为宝山 “北转型” 中 “先进制造 + 数字经济” 融合发展的标杆园区。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细分赛道布局
  • 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焊接、装配、搬运、喷涂机器人本体,聚焦汽车(与上汽集团合作)、电子、机械行业应用;依托发那科打造 “机器人造机器人” 智能工厂(三期项目占地 431 亩,总投资 15.8 亿元,年产值预计 100 亿元),布局柔性生产线及定制化解决方案;
  • 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医疗康复、养老助残、商业配送方向,联合宇树科技、小卫科技研发四足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社区、医院等民生场景落地;
  • 特种机器人领域:布局安防巡检、应急救援、极限环境作业机器人,服务能源(与宝钢合作开发智能冷轧送样系统)、建筑、安全应急领域,2024 年相关产品在工业场景应用率超 60%;
  • 核心零部件领域:突破减速器、伺服系统、传感器等 “卡脖子” 环节,引入费勉仪器、广川科技(半导体机器人国产替代),推动核心部件自研率从 2020 年的 65% 提升至 2024 年的 90%,目标 2026 年达 95%。
四、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产业优势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龙头引领集聚优势
集聚全球机器人 “四大家族” 之一的日本发那科、奥地利伏能士、德国赛赫智能等跨国龙头,及鑫燕隆(汽车焊接自动化)、快仓(智能仓储机器人)、视比特(机器视觉)等本土标杆企业,形成 “龙头企业引领 + 中小企业共生” 模式。2024 年发那科(上海)产能突破 2 万台 / 年,带动上下游 200 余家配套企业集聚,产业链配套率超 85%,企业采购成本较长三角同类园区降低 15%-20%。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全链条生态完善优势
构建 “核心部件 - 本体制造 - 系统集成 - 场景应用” 完整产业链:上游覆盖减速器(伏能士)、伺服电机(发那科配套)等关键部件,中游布局多类型机器人本体量产(发那科、安川),下游延伸至汽车焊接(鑫燕隆)、物流仓储(快仓)等集成服务。园区内 “上下楼即上下游” 的协同效应显著,如发那科与配套企业距离均在 3 公里内,物流时效较分散布局提升 40%。
(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
与上海大学共建 “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聚焦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领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开发基于生成式 AI 的机器人集群协同技术;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打造清控科创、宝创壹号等创新载体,2024 年促成 12 项高校成果落地(如复旦纤维状能源器件、东华大学机器人视觉算法),中试转化率达 40%(高于行业平均 25 个百分点)。
(四)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政策与资本赋能优势
设立 10 亿元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联动社会资本形成 50 亿元投资规模,重点支持核心部件研发与场景验证;2024 年发放产业补贴超 1.2 亿元,推动宇树科技等企业核心部件自研成本降低 30%;同时享受张江高新区、环上大科技园双重政策红利,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额外给予 10% 研发补贴,2024 年累计支持 18 个国家级项目。
五、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交通优势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轨道交通
3 条地铁环绕覆盖:已开通地铁 1 号线(宝安公路站,距核心区 1.6 公里)、7 号线(刘行站,2.3 公里)、15 号线(顾村公园站,4.6 公里),园区开通免费电动接驳巴士(高峰 8 分钟一班,平峰 15 分钟一班)对接三大站点,30 分钟内直达上海火车站、静安寺等核心区域,员工通勤满意度达 82%。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地面路网
紧邻 3 条城市快速通道:S20 外环线(核心区出入口距闸口 1.8 公里)、南北高架蕰藻浜公路口(1.8 公里)、沪太路快速路,自驾 25 分钟可达虹桥国际机场 / 高铁站,40 分钟抵达浦东国际机场,1 小时内覆盖苏州、无锡、南通等长三角主要城市核心区;园区内部路网密度达 8 公里 / 平方公里,满足重型设备运输需求。
(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枢纽衔接
通过沪太路对接上海铁路西北物流中心(12 公里),依托蕰藻浜航道实现 “陆 - 水” 联运(20 公里内通达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及外高桥港区),2024 年园区企业通过 “陆 - 水” 联运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 12%;需客观说明:沪太路早晚高峰(7:30-9:00、17:00-19:00)存在中度拥堵,建议物流车辆优先选择 S20 外环线通行。
六、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域产业生态布局与功能平台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产业生态布局
采用 “一轴两区三组团” 空间布局:
  • 沪太路发展轴:串联东、西两大功能区,布局产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机器人展示交易平台(年度展会接待企业超 500 家)及交通枢纽;
  • 东部智能制造区:聚焦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部件研发,发那科智能工厂、鑫燕隆总部等项目集聚,占园区总面积 55%,产值占比超 70%;
  • 西部创新服务区:承载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支撑,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联东 U 谷创新港坐落于此,研发企业占比达 60%;
  • 三大特色组团:工业机器人量产组团(发那科周边)、服务机器人研发组团(宝创壹号周边)、特种机器人试验组团(与宝钢合作区域),形成 “研发 - 制造 - 试验” 空间闭环。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核心功能平台
  1. 技术研发平台: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建有具身智能实验室、人形机器人测试场,部署超百台异构机器人(覆盖工业、服务、特种类型),形成业内规模领先的机器人数据集(累计标注数据超 100 万条);
  1. 中试与检测平台:上海市机器人检测认证中心分中心提供性能测试、安全认证等服务,建成焊接机器人、AGV 等 6 条中试线,2024 年服务企业超 80 家,中试周期较外部平台缩短 30%;
  1. 场景验证平台:与宝钢集团共建智能工厂试验场(开放冷轧送样、设备巡检等 10 个工业场景),与顾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服务机器人民生场景(覆盖 3 个社区、2 家养老院),2024 年为 60 家企业提供 “技术 - 场景” 验证服务;
  1. 金融服务平台:联动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提供股权融资(2024 年促成 12 家企业获投超 5 亿元)、设备租赁(利率下浮 15%)、信用贷款(最高 500 万元)等服务,2024 年累计为企业授信超 30 亿元。
七、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资源禀赋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产业资源
集聚 243 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形成 “发那科 + 伏能士” 龙头引领、“快仓 + 视比特” 细分赛道突破的格局;下游应用资源丰富,宝钢集团、上汽集团等本地制造业企业 2024 年与园区企业合作金额超 50 亿元;配套服务企业 300 余家(含物流、检测、维修),产业链协作效率较长三角平均水平高 25%。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空间资源
规划可开发产业用地 206 公顷,已建成产业载体 42 万平方米(含研发楼 12 万㎡、标准厂房 25 万㎡、中试车间 5 万㎡),2025 年将新增联东 U 谷二期、保集 E 智谷等载体 15 万平方米;通过存量用地改造(容积率从 1.2 提升至 2.5),载体建设成本较新增工业用地降低 22%,土地出让价格较上海同类型园区低 20%,有效降低企业初始投入。
(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政策资源
叠加 “市级特色产业园政策 + 宝山北转型专项政策 +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 三重红利:对核心部件研发项目最高补贴 5000 万元,对研发投入超 1 亿元的企业额外给予 5% 奖励,对引入配套企业的龙头最高奖励 500 万元;2024 年园区企业平均享受政策补贴金额达 280 万元,政策覆盖率超 90%。
(四)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生态资源
距 430 公顷顾村公园仅 3 公里,园区内建有 1.2 公里滨河景观绿带(沿蕰藻浜),绿化覆盖率达 32%;联东 U 谷、保集 E 智谷等新建载体配套屋顶绿化(覆盖率超 20%)及生态休闲区,实现 “生产 - 生态 - 生活” 融合,2024 年企业员工生态满意度达 85%。
八、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商业配套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商业载体
3 公里生活圈覆盖龙湖宝山天街(商业体量 25 万㎡)、宝山万达(18 万㎡) 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涵盖餐饮、购物、娱乐等业态;园区周边 2 公里内有联华超市、餐饮街区(如沪太路美食街)等基础配套,满足员工日常消费需求;核心区规划建6 万平方米产业综合体(2026 年投用),将引入高端商务餐饮(计划引入米其林推荐餐厅 2 家)、机器人展示中心(常态化举办机器人新品发布会),完善高端商业配套。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教育医疗
教育:3 公里内有顾村中心小学、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宝山世界外国语学校等 8 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距园区 8 公里(共建机器人工程专业实习基地,2024 年输送毕业生 120 余人);
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三甲)、宝山区顾村医院环伺,与华山医院共建 “人才健康管理中心”,为企业高端人才提供年度体检(免费)、专属诊疗(绿色通道)服务,2024 年服务人才超 300 人次。
(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生活配套
已建成人才公寓 1200 套(户型涵盖一居室、两居室),2025 年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 800 套,租金较周边市场价格低 30%(平均月租 2500-3500 元);园区配套员工食堂(3 个,日均接待 2000 人次)、共享健身房(24 小时开放)、通勤班车(对接 3 条地铁线),“15 分钟生活圈” 覆盖率达 85%;需客观说明:高端商业(如奢侈品店、高端酒店)仍依赖宝山万达、龙湖天街,2026 年产业综合体投用后将改善。
九、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营商环境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政务服务效能
推行 “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 改革,工业项目审批环节从 20 项缩减至 12 项,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 20 个工作日;设立 “机器人企业服务专员” 制度(每个重点项目配备 1 名专员),规资、科创、环保等部门联合办公,发那科二期项目从备案到开工仅用 38 天,创区域工业项目落地速度纪录;2024 年企业政务服务满意度达 92%。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企业服务体系
建立 “企业诉求直通车” 机制(线上平台 + 线下窗口),2024 年累计解决企业设备进口(如发那科精密设备通关)、人才落户(协助 74 名高层次人才落户)、政策申报(指导 112 家企业申报补贴)等诉求 112 件,响应时效平均不超过 24 小时;针对机器人企业推出 “环评预审 + 分期验收” 模式(中试阶段先预审,量产阶段再验收),降低合规成本 30%。
(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制度创新环境
首创 “机器人场景验证补贴机制”,对参与工业、民生场景验证的企业给予 30% 的场景投入补贴(单个项目最高 500 万元),2024 年发放补贴 800 万元,支持 20 个场景验证项目;建立 “平台 + 企业” 协同监管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安全生产(如设备运行温度、操作规范)与环保指标(废水、废气排放),2024 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获评上海市 “智能制造服务示范园区”。
十、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优势分析
  1. 产业卡位优势:作为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核心贡献区(占比 1/3),精准契合《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需求,在工业机器人量产领域的布局领先长三角同类园区 3-5 年,2024 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占长三角总量的 18%;
  1. 生态协同优势:全产业链配套率超 85%,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发那科配套企业产值年均增长 25%),中试转化率达 40%(高于行业平均 25 个百分点),企业协作效率较长三角平均水平高 20%;
  1. 成本效能优势:存量盘活载体租金(2.0-2.8 元 /㎡/ 天)较上海中心城区同类载体低 45%,10 亿元产业基金可覆盖企业从研发(种子轮)到量产(Pre-IPO)的全周期资金需求,2024 年基金投资项目平均估值增长 150%;
  1. 交通通达优势:“3 地铁 + 3 快速通道” 构建 “25 分钟虹桥、40 分钟浦东” 的通勤圈,便于对接长三角供应链(如苏州零部件供应商、宁波港口)与国际物流枢纽,2024 年园区企业长三角业务占比达 65%。
需客观说明:园区高端商业配套(如高端酒店、奢侈品零售)仍待 2026 年综合体投用完善;核心零部件领域(如高精度减速器)仍有 10%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技术攻坚周期较长(预计 3-5 年),对企业研发实力要求较高。
十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域产业优惠扶持政策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产业政策
  1. 固定资产补贴:新落户的核心部件研发企业(如减速器、伺服系统),按设备投资额的 30% 给予补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项目补贴比例提至 40%,单个项目最高 5000 万元;存量改扩建项目(如厂房升级)给予建安成本 25% 补贴,最高 1500 万元(2024 年信宝石墨烯项目获补 1200 万元);
  1. 租金与运营补贴:租赁园区载体的研发型企业,给予前 3 年租金补贴(首年 70%、次年 50%、第三年 30%),年最高补贴 300 万元;年度营收超 10 亿元的机器人企业,给予营收 1.5% 的增长奖励,最高 800 万元(2024 年发那科获补 750 万元);
  1. 产业链协同奖励:龙头企业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按配套企业年度营收的 2% 给予奖励,单个龙头企业年奖励上限 500 万元;联合配套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的,额外给予研发投入 10% 补贴(2024 年鑫燕隆联合 3 家配套企业攻关获补 200 万元)。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人才政策
  1. 高端人才激励:产业领军人才(如机器人算法专家)给予最高 200 万元安家补贴;院士团队落地项目给予最高 800 万元启动资金,并配套 2000 平方米免费研发空间(2024 年某院士团队获补 600 万元);
  1. 青年人才保障:应届博士毕业生入驻人才公寓的,给予最长 36 个月房租全额补贴(月均 3000-4000 元);入选区级青年科技英才的,给予 30 万元创业启动补贴及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优先对接上海大学附属学校);
  1. 人才服务支持:与华山医院北院共建 “人才健康管理中心”,为高端人才提供年度体检、专属诊疗(如专家门诊预约);定期组织 “高校 - 企业” 人才对接会(2024 年举办 6 场),成功匹配技术人才 320 余人(含博士 56 人)。
(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科技政策
  1. 研发创新补贴:联合高校开展 “卡脖子” 技术攻关(如高精度减速器)的,给予研发投入 50% 补贴,最高 1000 万元;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或中试基地的,给予最高 500 万元建设补贴(2024 年快仓智能中试基地获补 400 万元);
  1. 成果转化奖励:高校成果在园区转化的,给予承接企业最高 500 万元奖励(如复旦机器人视觉算法转化获补 300 万元);获得发明专利的,每件给予 8 万元奖励(单个企业年最高 200 万元),2024 年园区企业获发明专利授权 120 件;
  1. 平台建设支持:新认定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的,分别给予 1500 万元、800 万元一次性补贴;为园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超 800 次 / 年的,给予 80 万元运营奖励(2024 年上海市机器人检测认证中心分中心获补 80 万元)。
十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优质载体空间 / 产业空间
(一)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联东 U 谷・宝山机器人创新港
  • 位置:沪太路 4301 号(2024 年投用);
  • 规模:总建筑面积 8.8 万平方米(含 3 幢研发办公楼、5 幢标准厂房、1 幢配套商业);
  • 定位:聚焦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适配重型设备安装(层高 7.2-9 米,承重 5 吨 /㎡);
  • 空间:提供 500-3000 平方米灵活分割空间(可定制层高、承重);
  • 租金:2.2-2.8 元 /㎡/ 天;
  • 配套:共享实验室(配备机器人性能测试设备)、防静电车间(Class 1000 级)、地下停车场(300 个车位)、员工食堂;
  • 交通:距 1 号线宝安公路站 1.6 公里,园区提供免费接驳巴士(早 7 点 - 晚 8 点,15 分钟一班);
  • 入驻企业:已引入伏能士(伺服系统)、广川科技(半导体机器人)等 15 家企业,2024 年产值超 8 亿元。
(二)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清控科创机器人产业园
  • 位置:宝安公路 2186 号(清华大学与宝山区共建);
  • 规模:总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含 2 幢研发楼、1 幢中试楼);
  • 定位:高端研发转化载体,聚焦机器人算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 空间:提供 300-1500 平方米研发办公空间(精装修,配备独立会议室);
  • 租金:2.5-3.0 元 /㎡/ 天;
  • 配套:会议中心(可容纳 300 人)、路演大厅(月度举办项目对接会)、高校专家工作室(上海大学、复旦专家常驻);
  • 交通:距 7 号线刘行站 2.3 公里,步行 15 分钟可达;
  • 优势:紧邻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可共享实验室资源,已促成 8 项高校成果落地(如人形机器人关节技术)。
(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保集 E 智谷机器人产业园
  • 位置:沪太路 3888 号;
  • 规模:总建筑面积 20 万平方米(含 8 幢标准厂房、2 幢独栋总部楼、1 幢人才公寓);
  • 定位:集研发、生产、总部为一体的都市型产业综合体,聚焦服务机器人、智能装备;
  • 空间:提供 800-5000 平方米标准厂房(层高 6 米)、1000-3000 平方米独栋总部楼(可冠名);
  • 租金:2.0-2.6 元 /㎡/ 天;
  • 配套:人才公寓 1000 套(月租 2500-3500 元)、金茂酒店(四星标准,商务接待)、国际会议中心(可举办跨国论坛)、园区班车(对接 7 号线刘行站、15 号线顾村公园站);
  • 入驻企业:已入驻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小卫科技(陪护机器人)等 22 家企业,2024 年销售额超 12 亿元。
(四)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宝创壹号产业园
  • 位置:顾村公园北侧(潘泾路与顾北路交汇处);
  • 规模:总建筑面积 4.5 万平方米(含 3 幢研发楼、1 幢展示中心);
  • 定位:服务机器人与智能硬件研发孵化,聚焦医疗、民生场景应用;
  • 空间:提供 200-1000 平方米研发空间(灵活租赁,最小 200㎡起租);
  • 租金:2.3-2.7 元 /㎡/ 天;
  • 配套:机器人展示中心(2000㎡,常态化展示最新产品)、场景验证实验室(模拟医院、社区场景)、共享工位(初创企业可租用);
  • 交通:距 15 号线顾村公园站 4.6 公里,园区提供接驳车(高峰 10 分钟一班);
  • 成果:已入驻费勉仪器(传感器)、某医疗机器人企业等 8 家企业,2024 年相关产品销售额突破 5 亿元,其中医疗机器人已进入 3 家三甲医院试用。
(五)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发那科智能制造配套园
  • 位置:园区东部核心区(发那科智能工厂西侧 800 米);
  • 规模:总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含 6 幢标准厂房、2 幢配套楼);
  • 定位:发那科上下游配套企业专属载体,聚焦机器人零部件加工、组装服务;
  • 空间:提供 500-3000 平方米生产厂房(层高 6.5 米,适配零部件加工设备);
  • 租金:1.9-2.3 元 /㎡/ 天(发那科配套企业可再享 10% 租金优惠);
  • 配套:物流中转站(对接发那科工厂,实现 “当日配送”)、员工宿舍(500 间,月租 1800-2500 元)、员工食堂(与发那科共享食材供应链,餐费低 20%);
  • 优势:与发那科工厂实现 “800 米近距离协同”,物流成本降低 30%,2024 年入驻配套企业 18 家,为发那科提供 70% 的零部件配套。
十三、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梧桐联行专家组研判分析总结
(一)核心结论
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凭借 “龙头集聚效应显著(发那科等带动 200 家配套企业)、全产业链生态完善(配套率 85%)、政策资本双重赋能(10 亿基金 + 三重政策)、区位交通优势突出(3 地铁 + 3 快速路)” 四大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长三角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其聚焦工业机器人量产与核心部件突破的细分布局,与上海 “智能制造中心” 建设目标高度契合,未来 3 年(2025-2027 年)将随着发那科三期投产、产业综合体建成进入产业价值快速兑现期,适合技术驱动型(核心部件研发)、产能扩张型(机器人本体制造)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入驻。
(二)重点投资方向建议
  1. 核心部件研发项目:优先入驻清控科创机器人产业园,聚焦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系统方向,可享受设备投资 40% 补贴(国家重大项目)与上海大学联合研发资源,借力上海市机器人检测认证中心加速产品认证(周期缩短 30%),预计 3-5 年可实现国产替代突破;
  1. 工业机器人量产项目:选址发那科智能制造配套园,开展焊接、搬运机器人生产,可获得租金 70% 首年补贴(配套企业额外享 10% 优惠),近距离对接发那科供应链订单(2024 年配套企业平均获发那科订单超 5000 万元),降低物流与协作成本;
  1. 服务机器人项目:入驻宝创壹号产业园,布局医疗康复、养老助残机器人,可利用场景验证平台(医院、社区场景)与民生资源,申请最高 500 万元成果转化奖励,2024 年该领域入驻企业平均 18 个月实现产品落地。
十四、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招商引资问答库
Q1: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A1:以 “机器人 + 智能制造” 为核心,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创新基地、上海市工业机器人产业核心增长极、长三角机器人场景应用示范窗口,是宝山 “北转型” 中 “先进制造 + 数字经济” 融合标杆。
Q2:园区的产业规模在上海及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A2:2024 年园区工业机器人产值近 80 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机器人产值的 1/3、全国的 1/9;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规上企业总产值达 682.46 亿元,园区贡献超 11%,是上海机器人产业核心承载区。
Q3:园区已集聚哪些龙头企业?形成了怎样的产业生态?
A3:集聚日本发那科(全球机器人 “四大家族”)、奥地利伏能士、德国赛赫智能等跨国龙头,及鑫燕隆、快仓、视比特等本土企业;形成 “核心部件 - 本体制造 - 系统集成 - 场景应用” 全产业链,配套率超 85%,企业采购成本较长三角低 15%-20%。
Q4: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能提供哪些服务?
A4:建有具身智能实验室、人形机器人测试场,部署超百台异构机器人,提供技术研发(如生成式 AI 机器人集群协同)、场景验证、数据集共享(超 100 万条标注数据)服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24 年促成 8 项高校成果落地。
Q5:园区的交通配套有哪些优势?
A5:3 地铁环绕(1 号线宝安公路站、7 号线刘行站、15 号线顾村公园站),园区提供免费接驳巴士(高峰 8 分钟一班);3 条快速路(S20、南北高架、沪太路)直达,25 分钟达虹桥、40 分钟至浦东机场;1 小时覆盖长三角核心城市,“陆 - 水” 联运降低物流成本 12%。
Q6:联东 U 谷・宝山机器人创新港的载体参数与定位是什么?
A6:总建面 8.8 万㎡(3 幢研发楼 + 5 幢标准厂房),2024 年投用;定位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与核心零部件研发,提供 500-3000㎡空间(层高 7.2-9 米,承重 5 吨 /㎡);租金 2.2-2.8 元 /㎡/ 天,距 1 号线 1.6 公里并配套接驳车,已入驻 15 家企业(2024 年产值超 8 亿元)。
Q7:企业落地可享受哪些固定资产补贴?
A7:核心部件研发企业按设备投资 30% 补贴(国家重大项目 40%),最高 5000 万元;存量改扩建项目给建安成本 25% 补贴,最高 1500 万元;发那科配套企业额外享 10% 租金优惠,设备进口通关效率提升 50%。
Q8:园区 2026 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A8:带动区域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集聚企业超 350 家,培育上市企业 10 家;核心部件自研率提升至 95%,工业机器人产量占长三角总量 20%;建成 6 万㎡产业综合体,完善高端商业配套。
Q9:产学研合作有哪些典型案例?
A9:与上海大学共建研究院,开发机器人集群协同技术;与宝钢合作智能冷轧送样系统(已规模化应用);促成复旦纤维状能源器件、东华大学机器人视觉算法等 12 项高校成果落地,中试转化率达 40%。
Q10:营商环境有哪些创新举措?
A10:推行 “38 天拿证开工”(发那科二期案例),审批环节缩减 40%;首创场景验证补贴机制(2024 年发 800 万元);建立人才健康管理中心(免费体检 + 专属诊疗);“诉求直通车” 响应≤24 小时,2024 年解决 112 件企业诉求。
Q11:青年人才可享受哪些扶持政策?
A11:应届博士享 36 个月人才公寓全额补贴(月均 3000-4000 元);区级青年科技英才获 30 万元创业补贴 + 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优先对接上海大学附属学校);定期举办 “高校 - 企业” 对接会,2024 年匹配 320 名技术人才。
Q12:园区的产业链协同奖励标准是什么?
A12:龙头企业引入配套企业的,按配套企业年度营收 2% 奖励(单个龙头年最高 500 万元);联合配套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的,额外给予研发投入 10% 补贴(2024 年鑫燕隆联合攻关获补 200 万元)。
Q13:保集 E 智谷机器人产业园的性价比优势是什么?
A13:总建面 20 万㎡,租金 2.0-2.6 元 /㎡/ 天(较中心城区低 45%);配套 1000 套人才公寓(月租 2500-3500 元)、四星金茂酒店、国际会议中心;距 7 号线 2.3 公里并提供接驳车,已入驻 22 家企业(2024 年销售额 12 亿元),适合总部型企业。
Q14:研发创新可获得哪些补贴支持?
A14:联合高校攻关给研发投入 50% 补贴(最高 1000 万);建技术中心 / 中试基地奖 500 万;成果转化最高奖 500 万;发明专利每件奖 8 万(单个企业年最高 200 万);国家重大专项项目额外享 10% 补贴。
Q15:园区的存量盘活模式有什么特点?
A15:通过改扩建提升容积率(从 1.2 至 2.5),载体建设成本降 22%;土地出让价格较同类园区低 20%;可租售面积 47 万㎡,提供定制化空间(如层高 7.2 米厂房);企业落地周期较新建园区缩短 40%,2024 年通过该模式新增载体 15 万㎡。
Q16:宝创壹号产业园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A16:总建面 4.5 万㎡,定位服务机器人与智能硬件研发孵化;提供 200-1000㎡研发空间(租金 2.3-2.7 元 /㎡/ 天);配套场景验证实验室(模拟医院 / 社区)、机器人展示中心;已入驻 8 家企业(2024 年销售额 5 亿元),适合医疗、民生类服务机器人企业。
Q17:园区的场景验证平台有哪些资源?
A17:与宝钢共建智能工厂试验场(开放冷轧送样、设备巡检等 10 个工业场景);与顾村社区共建民生场景(3 个社区、2 家养老院);配备 6 条中试线、超百台测试机器人;2024 年服务 60 家企业,场景验证周期缩短 30%。
Q18:生活配套现状如何?未来有哪些规划?
A18:现有人才公寓 1200 套(2025 年加 800 套),租金低 30%;3 公里内有龙湖天街、万达等商业,“15 分钟生活圈” 覆盖率 85%;2026 年将建成 6 万㎡产业综合体,引入高端餐饮、机器人展示中心,完善高端配套。
Q19:特种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什么?
A19:重点应用于能源(宝钢智能冷轧送样系统)、建筑(材料配送机器人)、安全应急(救援机器人)领域;2024 年工业场景应用率超 60%,其中宝钢项目年降低人工成本 1500 万元,差错率从 5% 降至 0.1%。
Q20:园区的主要短板与改进预期是什么?

A20:短板:高端商业配套待完善(2026 年综合体投用前依赖外部商圈);高端核心部件(高精度减速器)仍 10% 依赖进口。改进预期:2026 年综合体投用后配套升级;通过研发补贴(最高 5000 万)与高校合作,3-5 年实现高端部件 100% 国产替代。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电话:021-64398555



评论

评论:
免费
咨询

免费咨询

400-876-1589

8万+套精品房源

100+人专业顾问

早9:00-晚21:00

关注“梧桐联行”

返回顶部